
作者:翔翔 發表日期:2019/02/27

圖/Bossmurmur
那天跟一位在大學任教的朋友閒聊,他感嘆現在的研究生非常被動,因為害怕犯錯,他需要教一步學生才動一步,這讓他身心俱疲失去教學熱情。我們同年,聊到小時候因為父母都在忙,在那個安親班不盛行的年代,半天課的下午總是我們的happy hour,可以自己安排約去同學家玩、在家扮家家酒、去公園蹓躂……其實也沒做什麼事,但回想起來都很好玩,一點也不需特別經過父母同意,只要晚餐時間出現在飯桌前即可。
鄰居有位全職媽媽,每天忙於接送孩子上各種課程,也時常遇到家教進出他們家,媽媽向我抱怨孩子不珍惜時光。有天剛好家教請假,孩子突然多出2小時,卻不停問媽媽可以做什麼,媽媽表示可以趁這個時間做平常想做還未做的事,但孩子仍然追著媽媽要指示,就這樣耗了2小時什麼也沒做。
深入了解後知道他們是醫生家族,深怕孩子將來考不上台大醫科,無法在家族中立足,孩子從小便天天請家教陪玩陪讀書,從起床到就寢都安排了課表,孩子一點留白的時間都沒有。
可以想像,鄰居的孩子長大後,假如順利進入醫學院,很可能就像朋友的學生般因為怕犯錯而被動,因為從小為了節省犯錯的時間,母親總是告訴他最有效率、最快成功的做事方法,而喪失了自我探索學習、自我安排時間的機會。這些能力不是長大自然就會,而是需要長時間給孩子機會,讓他們從錯誤中探索與學習。
在這個全球化與科技驅使而快速變動的時代,社會經濟與環境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,我們的下一代將面對更無法預測的未來。有一份報告指出:未來尚有65%的工作,到現在都還沒被發明出來,但已經有高達47%現有的工作,將在往後的20年內逐一消失,並被人工智慧加以取代──因此現在的孩子長大之後,將被迫面對一個充滿「變化」與「失敗」的未來。
因此,我們到底要如何培養孩子在充滿未知的環境下保有創新,以及跨領域合作並加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呢?其實,要立於不敗的法則是:「學習失敗」以及「在快速失敗中前進」。
父母都怕孩子失敗,常常提前為孩子斬除雜草,期待孩子能走得順利,但能在實際的環境中經歷攀爬和失敗的磨難,才是難能可貴的經驗。
面臨不斷變動的時代,與其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、憂慮在學習的路途迷惘而浪費青春,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尋找答案、尋找資源,一次一次學習如何在到處碰壁後再次爬起來,活出生命的韌性,積極勇敢迎向每一次的挑戰!
作者│ 翔翔
音樂是本科,探索人性是興趣,深深被生命的缺口及韌性所吸引,希望台灣藝術環境會更好,相信透過藝術找到自己是最美好的一件事!